大家好,我是四组-超越组-项目组长陈爱霞,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《非暴力沟通》第一部分: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:观察、感受、需要、请求。
非暴力沟通的目的:宽容的心、友善的言语、充满奉献和慈悲为怀的人生,这才是人类延续下去的根本。
非暴力沟通向我们展现,如何与内在鲜活的生命状态相连接,非暴力沟通使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两个关键的问题上。问题一:我们的内在,鲜活的东西是什么?问题二:我们能做些什么,使生活更美好?诚实的表达自己而不使用含有错误、批评、侮辱、评论或心理诊断意味的词语,关切地倾听对方,而不解读为批评或指责。
弄清楚到底行为是什么,而不掺杂评判。单单只是看着,你就可以观察到很多东西。我们使用的任何字眼,如果暗示别人是错的,都是对我们鲜活的内在生命状态悲剧的、自杀性的表达,因为这样说话不会让人由忠地对我们的幸福作出贡献,反而会激发防御和对抗。
我们的感受是通过知识的最真实的路径。我们内在鲜活的生命状态是什么,也跟两种表达方式有关,第一,它跟表达感受有关,第二,它跟表达需要有关。为了随时说清楚我们内在鲜活的生命状态,我们必须清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。例如与室友的相处。
我问:“你不喜欢室友的哪些行为?”
他说:“半夜我想睡觉时,他还开着收音机”
我说:“嗯,现在让我们把你的感受告诉他。他这样做时,你有何感受?”
他说:“我感觉他这样做不对”
我说:“这样做不对是对他人的评论,而我问的是,你的感受。”
他想了一会,然后说:“嗯,我认为,如果一个人完全不考虑他人,这证明他有人格障碍。”
我说:“等等,停下来,你还是在头脑里分析他的错误,我是要你进入你的内心,当他那样做时你有什么感受。”
他真的努力体会了自己的感受,但是他说:“嗯,我对那件事没有任何感受。”
我说:“我希望那不是真的。”
他说:“为什么?”
我说:“那你就死了”
我们每时每刻都会产生感受,问题在于,没有人教过我们怎样有意识地觉察我们内在鲜活的生命状态。
于是我说:“感觉一下你身体的感受。他在深夜开着收音机时,你有什么感受?”
他说:“恼火。”
他真的向内观看,我们产生感受的原因并不是来自其它的人行为。
现在看看表达我们内在鲜活生命状态的第三项:需要。如果一个人了解自身的需要,他就不会成为一个好奴隶。了解人们的需要时,需要就已经满足了一半。如果可以让人们不再对彼此进行评判,而是从需要的角度彼此联系起来,往往会出现惊人的效果,当这发生时,好像冲突几乎会自己解决。
非暴力沟通建议我们
使用正向的可操作的语言来提出请求
怎样使生活更美好,你需要给出一个具体的、清晰的请求,我们需要确保这些请求不会被人听成要求。惩罚是场输家的游戏。任何暗示对方犯了错误的话语,都会使沟通徒劳无益,使我们的需要无法得到满足。会严重破坏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另一种沟通方式,就是要求。
我们需提出清楚、果断的请求,这是请求,而非要求,二者有何区别?首先区别在于你说话的态度有多么和蔼或多么清楚。其次,如果人们没有回应我们的请求,我们会怎样对待他们,这一点会告诉别人,我们出的是请求还是要求。
当我们做事不是出于我们每个人内心的神圣能量,使慈悲的给予自然而然的发生,如果我们做事只是出于文化中习得的做事模式,因为我们应该/必须/不得不去做,为了奖赏或者出于内疚、羞愧、职责、义务……那么,每个人都会为此付出代价。每一个人。
非暴力沟通建议我们要清楚:除非出于神圣能量,否则不要回应。如果你发自内心地想要做这件事,你会知道的。如果你的主要动机是为使生活更美好,即使艰苦的工作也会充满喜悦。
最后需要我们清楚区分的一组概念是“操控”与“协作”操控别人把事情完成是使人顺服,你可以处罚或者奖赏,这是操控。协作则是让人们自愿去做事,因为他们看到这样做会增加每个人的幸福。这就是非暴力沟通。我们越是能够诚实而不带批评地看问题,我们越能与人建立协作的关系。如果我们分享权力而非指出人们的错误,他们也会更加关心我们的幸福。
报读咨询
朱老师075583899301 13823395416(微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