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偶然的机会,我们小组选择了这本书作为分享候选,只因为其中一个同学看过且印象不错。回到家我就借用“万能的XX”搜索《九分钟提升领导力》James Robbins,终于查到罗湖书城有,周一一下班我赶紧过去买到手-原始的手段往往靠谱(肖振峰老师语,本人无意轻视网络购物的便利,但物流往往令人绝望)。
出乎意料的是,我们小组的运气非常棒,选择的书本确实有独特的地方,从看完《前言》我就有种感觉,这是一个深谙人性的、而且非常“中国化”的家伙,实在是棒极了!
《前言》名字叫“如果有人要你用水喷他,不要拒绝”,说的是作者17岁那年在高尔夫球场发生的一件事,看到“我只是简单地回答:“不必了,我不像你那么蠢。”说完就走开了”这里,我感觉作者非常明智,处理得非常好,突然话锋一转,“直到今天,这件事都让我悔恨不已!”转到一生学习如何领导他人的旅程,再到“舒适区域”,对人生没有产生任何影响,短短一个故事,被他讲起来抑扬顿挫,中间出人意料,然后发人深思,欲罢不能,“润物细无声”。
《第一部分三条真理》
作者非常擅长讲故事,从这点来说的确是非常有领导力潜质的(尹树刚老师说过,成功的领导需要杰出的演讲能力),为什么登山者不能成为优秀的向导呢?
第一条 真理
登山者自己攀登,登山向导帮助登山者攀登。
出色的管理者必须做出从登山者到向导的巨大转变,你的成功取决于你领导的员工所创造的业绩,所以你需要竭尽所能,帮助员工取得成功。另外,如何才能让他们度过一段愉快的旅程,从而使他们愿意跟你再次踏上旅程?本书九条原理可以,大家深入读下去吧。
第二条 真理
攀登山峰时,向导要对登山者的生命负责。
领导者身上肩负着重大责任----因为对于你的下属,你可能是对他们群体来说最有影响力的人,对于他们的生活(不光是工作)有着比你自认为的影响力大得多,这就警醒我们要正确去带领他们前行;团队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样子,不是因为我把他们带成了这样,而是默许他们变成了这样。无论哪种情形,我都得承担责任。越早地对团队负起责任,你就能越快地变得积极起来,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。最优秀的领导是那些集中精力影响他人的人,为了做到这一点,必须掌握员工在工作场所的九个需要。
第三条 真理
没有人生来就是登山向导,向导是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。
领导能力是从实践中获得的,实践越多,成为一名出色领导者的可能性就越大。
领导力出自对被领导者的理解。---玛丽安.安德森
就像北斗七星一样亘古不变,这些原理的核心是深层次的人类需要,它是取得伟大成就的关键。四个首要需求:关心-需要知道自己不仅是一个数字的需求、征服-获得挑战和成就的需求、认可-获得赏识的需求、意义-做出贡献和产生影响的需求;五个次要需求:自由-处于控制位置的需求、成长-进步的需求、关系-与他人建立关系的需求、乐趣-享受工作的需求、典范-跟随榜样的需求,次要需求并不比首要需求的重要性低,但只有在首要需求得到满足后,我们才能更好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次要需求上(有没有赫茨伯格的双因子-保健、激励的影子呀)。
《飞机需要的是飞行员,而不是看门人》这章先从1972年12月29日洛杉矶空难的航班说起,在飞机着陆前出现故障(下落架中间前轮的指示灯不亮),在下降过程中,三个驾驶员在忙着更换指示灯,没有人去关注仪表盘,引申出领导力的关键是:典型的领导技艺是觉察性---是以一种不忽视重心,却能留心周边环境的技艺,特别是有时面对太多工作,失去了对领导力遭到分散的觉察;从而造成损失;改变常常失败的两个原因:不肯直面现实、承担责任,一个是人们想一次改变太多;架设安全绳索,远离危险,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,通过将你的注意力集中在最重要的资产-你的员工身上-你将实现从管理者到杰出领导者的巨大转变。
周一最重要的九分钟,你可以把它当成一种宗教仪式,虔诚地坚持下去,直到它成为每周的例行公事;另外,秘诀在于你利用这段时间梳理了什么。
要点
领导力的最大敌人是承担了太多的工作任务,超过了自己的应对能力。
高效管理的关键是将注意力集中到领导力的重心上。
每周一早上花九分钟来规划本周的领导力。
更多精彩请大家期待下一次的分享吧!
最好的成长来自分享,部分课堂剪影!!
